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毗邻边境,建立水域联合防治“五位一体”协调机制,治水取得成效。“这一次不仅仅是联合巡河,更是边境治河的沟通交流。”近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主要领导同船出海,对交界处的河道进行了检查。两地联合巡河很正常,现在政府之间的跨省交流就像民间互访一样频繁。在不久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绿色综合开发示范区重点跨境水体联合保护专项规划》中,马克西港联合河长体系等跨省治水做法被固化为一个体系,并在示范区复制。
流动的界河通向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近年来,两地试图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联动机制,不仅使河道重现,而且将合作从水延伸到岸,从岸延伸到人。长三角一体化净水器水处理设备正以界河的清流滋润着两地人民的心灵。
这两个地方一起清理淤泥秋天,马克西港缓缓流过江浙边境,滋养着两岸百亩良田。在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中,这条10公里长、30米宽的边境线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但它连接着吴江区盛泽镇和秀洲区王江镇这两个人口密集的城镇,与60多万常住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息息相关。
在江苏,马西港被称为清溪河。不仅名称不同,上下游对河流的定位也不同。对于上游的盛泽,两岸企业众多,清溪河的主要功能是泄洪排涝的通道;对王来说,马溪港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水源。
这种定位不同的边界河道,一直是两地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但近两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马西港水质连续两年保持三级水质,水体清澈透明,对于一条通航河道来说并不容易。
“关键在于秀洲和吴江联手‘运营’,清理河道中堆积了40年的淤泥,消除河道中埋藏的病变。”靖江镇干部孙棋说。据悉,清淤前,马溪港淤泥平均厚度约为1.5米,淤积总量约为100万立方米。船驶经马克西港,会像墨水一样搅起泥浆,水体感很差。
2018年,秀洲与吴江经商议,签订清溪河(马戏港)联合治理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投资1亿元进行马戏港清淤疏浚。其中,乌江负责6.95公里河道,疏浚能力59.8万立方米;秀洲负责3.515公里的河道,排沙能力为408500立方米。
一旦协议签署,项目将立即实施。经协商,清淤工程从两地分别报批,施工阶段同步推进。短短半年时间,堆积了40年的河道淤泥被清理干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投资金额大,还在于跨省联手,做我以前想做而没做的事情。”盛泽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荣石说。
经过40年的污泥清理,大型联合治水工程能如此高效的实施,背后是两地“小工程”积累的合作经验和情感交流。
浙江省望江市景镇羊城村,隔着一条名叫谢岗的河,就是江苏省盛泽镇唐生村。2015年初,羊城村的几个村民找到了村干部宋建华,报告说谢岗的水很脏,估计唐生村的工厂在排放污水。为此,宋建华找到了当时唐生村的村干部张晓风。
在两位村干部的推动下,两地决定在整治排污口的基础上,共同疏通谢岗的涂家湾。盛泽出钱,王江晶负责建一个堆放淤泥的院子。虽然涂家湾小,疏浚工程量小,但对王和盛泽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大家开始从前门扫雪,共同治理河流."唐生村党委书记沈华说。
小项目促成了大合作。在联合疏浚等项目推进过程中,两地干部交流互动增多,合作经验也有所积累。孙棋说,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管理好生态环境。
一套机制在台湾海峡是常见的
河道整治怕“重复治理,反复治理”,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解决。秀洲和吴江在合作治水项目的同时,也意识到有必要建立常态化的联合防治机制,共同守护治水成果。
河流长度系统为两地更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制度基础。“河长制就是责任制。以流域治理为目标,修州和乌江的河长有必要打破行政边界,共同合作。”担任两地联合河道主管的孙棋说。
2018年11月,两地召开长三角地区(秀洲-吴江)深化综合治水机制会议。会上,两地联合聘请了58位联席河长,对两地整个省际边界的18条河流(湖泊、秋千)进行了全面覆盖和常态化检查。
为使河长更好地保护河道,两地围绕河长联合机制建立了联合监测、治理、执法、清理等机制,签署了《边境地区水环境清理联合防控联合工作机制协议》,明确了统一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一套两岸通用的机制,改变了两地的治水局面,突破了省界限制。
今年5月11日,秀洲区环境监测人员在采样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油污漂浮在马克西港的江面上。秀洲立即向吴江生态环境局和盛泽镇市政府汇报了情况。随后,包括两地的河流负责人,立即进行了联合污染调查和联合水质监测,找到了造成事故的企业,及时处置了地表油污。事后,吴江区严惩了造成事故的企业。
除突发事件外,两地还定期开展水质常态化联合监测,建立潜在跨界污染危害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潜在环境风险信息,防患于未然。
比如沿河流动的水葫芦。盛泽地处上游,水葫芦爆发较早,但处理设备较少。王得到消息后,走出渔船,逆流而上,帮助盛泽清理水葫芦,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水葫芦联动清洗只是两地控水联动的一个缩影。“现在两地不仅有治水办公室,还有生态环保部门的参与,形成了农业、经济、水利、工业商业等多条线的治水格局。”孙棋说。
水下合作和陆上合作
问题的根源在水在岸上。在岸产业转型升级是两地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如今,长三角一体化水处理为秀洲和吴江实现包括产业转型升级在内的更广泛的一体化净水器水处理设备合作提供了机遇。
纺织印染是两地环境管理的重点行业,喷水织机的退机是重要的一项。为保证两地同步腾退,秀洲区会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编制了集团标准《喷水织机行业中水回用水质要求》,并与吴江共享。
“既能统一两地标准,又能让乌江织机行业的中水回用升级少走弯路。”秀洲区水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秀洲区共淘汰喷水织机3.89万台;吴江区淘汰喷水织机近10万台。两地还同意继续实施达标升级、中水回用等工程措施,力争通过中水回用,减少进入苏家渠流域的污水量。
“腾出‘低散’和培养‘大高度’。
|